在职博士研究生报考需要具备哪些服务创新能力
返回列表
2025-04-26
来源: 关键词:

一、科研创新能力
定义:能够在科研工作中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方法或理论,推动学科发展。
具体要求:
有较强的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所报考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培养单位认为其确有培养前途。
有志于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类脑智能相关交叉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
定义:在工程技术领域能够进行创新实践,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创新工程建设方法。
具体要求:
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要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且需在校、院基地完成专业实践培养环节。
专业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满足国家科技创新需求,能够在科学实践中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创新工程建设方法,具备组织实施高精尖科技创新工程的能力。
三、实践创新能力
定义:在实际工作或实践活动中能够创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取得创新成果。
具体要求: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以考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潜力和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选拔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考生。
已获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8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至博士生入学之日)且达到与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有丰富实践成果和经验的在职人员可报考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四、培养潜质
定义:具有在未来学习和研究中取得进步和成果的潜力。
具体要求: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潜质等,考核方式为面试答辩,考生采用PPT形式介绍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科研成果等。
五、创新精神
定义:具有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精神状态。
具体要求:
硕博连读:从本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科研能力或工程实践能力的在学全日制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